备注:表格中的数据为笔者统计了从 2014到 2017 年 A 股(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所有新股发行的数据,计算的平均数,供读者参考。
2、其他费用成本
除了以上费用之外,主要的费用还有税务成本、社保成本、上市筹备费用等(其中新三板企业按照股份有限公司的规范进行了税务和社保等方面的规范,这部分费用基本可以忽略)。
1)税务成本
企业在改制为股份公司之前存在大量避税情况,这是企业上市规范之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比如由于业务层面的原因导致少缴纳部分税款,或者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成本支出、收入确认等不符合税法规定,或是企业关联交易处理不慎等问题都可能造成企业的税务成本。
2)社保成本
社保成本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尤为常见,企业内部存在劳动用工不规范的问题。
比如社保基数降低、用工人数虚报等。发审委对于企业劳动用工的规范要求非常严格,企业 IPO 一般需要进行社保规范而付出较高的社保成本。
IPO 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如何选择券商
IPO 的成本不菲,刨除以上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及能否成功的机会成本也是企业必须要考虑的。因此,企业更应该针对 IPO 如何选择券商、申报之前需要做哪些筹备动作等进行系统筹划。
我们团队在与不少拟 IPO 企业和新三板创新层企业针对 IPO 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时,券商的选择几乎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企业通常反应是按照券商排名选择比较好的券商。其实不然,好的不一定适合自己。
拿中信证券来说,不管从资产规模、还是历史业绩来讲,中信证券无疑是优质券商。
但其督导的其中一家新三板企业在申报 IPO 之前却计划要更换券商,原因是中信对其投入的精力不足加上之前的保荐人离职。
中信证券不缺服务和督导的大企业,一家净利润 5000 万的中小民营企业对其来说,近期来看能从其收取的中介费用有限,精力自然是在其他大型客户身上。
所以,我们建议,企业在选择券商时,可以重点考虑几点。
首先,券商与企业的规模是否匹配,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可以考虑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经验丰富且服务精力充沛的券商,具体可以查看该券商的注册资本金、过往历史业绩、保荐人数量等。
第二,重点考察具体的保荐团队,保荐团队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券商本身。可以重点考虑保荐团队的相关项目经验、团队重点人员的从业经验、相关资源、业务风格及协调能力,以及对企业所处行业的认知等。
其他如地域、具体收费等也可以作为参考的因素进行衡量。
给拟 IPO 企业的建议
1、企业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及高管应该对 IPO 过程中的费用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做系统了解,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及公司具体情况确定公司启动 IPO 的时间节点。
举例来说:是否启动 IPO 是当下很多满足条件的新三板企业都在思考的命题。
在申报 IPO 的过程中,投融资、并购等资本运作均无法进行,如果企业所处的行业目前有很大的整合机会,漫长的排队时间反而有可能使企业错失了成为行业龙头的机会。
因此,启动 IPO 的时间节点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情况、企业情况、资本市场情况进行综合衡量,而不是随意跟风而动。
2、企业应该慎重选择券商等中介机构。
选择合适的券商对于企业迈向资本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多数企业不知道选择券商及保荐团队的要领,依赖于熟人介绍,缺乏从企业自身及券商、保荐团队的角度去进行综合衡量。
3、企业应该以 IPO 为导向进行系统的战略及资本规划。
我们团队接触过不少净利润在 3000-6000 万之间的企业,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多是实业出身,大多只关注公司技术、产品及具体业务层面。
公司虽然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但是在面向资本市场、外部机构时可能仍无法清晰传达公司的战略定位、业务结构、所处的市场空间及自身增长潜力。这是其一局限性。
其二局限性,公司只看业绩指标满足或即将满足 IPO 要求即决定启动 IPO,缺乏系统的资本规划。
比如,企业应该在什么时间段申报 IPO;财务审计的基准日如何确定;申报之前是否要开展一轮并购,时间是否充足等等,都是企业应该思考和掌握的时间节拍。
4、不要局限于内部团队限制,去外部寻找合适的IPO咨询机构。
大家知道,近期保荐机构手中的 IPO 项目不断在增加,这种现象导致保荐团队无法投入 100% 精力去研究其中一家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的发展战略及核心竞争力。
而在招股说明书中,如何用资本市场的语言向外界传递企业的战略规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投资价值,对于拟 IPO 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也建议,在综合考虑 IPO 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的背景下,企业也要注意莫要因小失大。如果内部缺乏该类人才,可以考虑与外部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IPO 咨询机构、市场研究机构等服务企业进行合作,争取 IPO 收益最大化。
老板们碎片化时间学习好帮手
借此机会给大家推荐一款CEO成长课程《CEO周课》;将各商学院EMBA课程内容进行了提炼,整理成100节精品音频课。课程包含企业管理、创业指导、人才管理、财务管理、股权分配、项目投融资、资本运营、战略及运营管理、企业并购重组、上市指导、互联网运营创新等丰富内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